CUP Media สาธารณะ
[search 0]
เพิ่มเติม
ดาวน์โหลดแอปเลย!
show episodes
 
Loading …
show series
 
英國的偵探小說之父柯南.道爾,不但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名偵探福爾摩斯,現實中他亦同樣擁有過人的偵查和推理能力,曾成功為一位坐了 18 年冤獄的無辜移民翻案。「紐約時報」前記者 Margalit Fox 所撰寫的人物傳記「神探柯南.道爾」,重組一宗比小說更離奇的真實命案,揭示這位傳奇作家鮮為人知的事跡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7 集中營倖存作家瀕死後.以「開放的心」反思生命信仰 https://youtu.be/jn2c_SEWuqI 【*CUPodcast】#96 集體創傷後,還原真相的痛與怒 https://youtu.be/6ozg7Z6rtCk 【*CUPodcast】#95 億元初創騙局,戳破矽谷的神話與謊言 https://youtu.be/qssEZI3Lf88 【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猶太裔作家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.維瑟爾(Elie Wiesel)以自傳「夜」最廣為人知,其對納粹集中營暴行慘況的描述至今仍然警惕後世。但他晚年經歷瀕死後寫成的回憶錄「開放的心」,同樣發人深省。他從一次「開心手術」,寫到對人生、死亡和信仰的各種反思,繼續提醒世人生命的價值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6 集體創傷後,還原真相的痛與怒 https://youtu.be/6ozg7Z6rtCk 【*CUPodcast】#95 億元初創騙局,戳破矽谷的神話與謊言 https://youtu.be/qssEZI3Lf88 【*CUPodcast】#94 正視憤怒的根源,為全球經濟另闢出路 https://youtu.be/G5v7KG5HGp8 【*CUPodcast】#93 何謂傷痛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日本素有地震國之稱,應對天災的機制相對完善,但 2011 年的 311 大地震中,始終還是有 74 名小學生、10 名老師命喪同一校園。如此悲劇,到底是誰之過? 英國「泰晤士報」駐日記者 Richard Lloyd Parry 花了 6 年時間調查事故,寫成「海嘯魅影:日本災區的死與生」(Ghosts of the Tsunami: Death and Life in Japan’s Disaster Zone)一書,訪問多名難屬同搜救人員,重返災難現場,翻查、核對相關會議記錄,希望還原真相,還受害人和他們的家人公道,同時避免悲劇重演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5 億元初創騙局,戳破矽谷的神話與謊言 https://youtu.be/qssEZI3Lf88 【*CUPodca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FTX 宣佈破產,創辦人 Sam Bankman-Fried 被捕,見證又一矽谷新星神話幻滅,躋身美國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之列。這次介紹的書籍 Bad Blood: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,記載「華爾街日報」記者對另一矽谷寵兒、血液檢測公司 Theranos 的深入調查。其創辦人 Elizabeth Holmes 曾被譽為女版 Steve Jobs,聲稱能顛覆傳統靜脈抽血技術;公司估值曾高達 90 億美元。但原來所謂技術根本子虛烏有,令投資者血本無歸,無數病人因錯誤的檢測結果受苦。書中詳述了初創獨角獸的展翅與折翼,識破矽谷文化育成的致命謊言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4 正視憤怒的根源,為全球經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近日銀行業掀起軒然大波,大銀行大商家陷入危機,令本就面臨經濟不景、通脹、失業等問題的無數中下階層雪上加霜。身處貧富懸殊、不平等的世界,經濟學者 Eric Lonergan 和 Mark Blyth 在「憤怒經濟學」一書中以對談方式,訴說全球經濟的故事,為讀者提供化解經濟問題的方案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3 何謂傷痛:文學大師悼亡妻之旅 https://youtu.be/LH0iF4nWcQo 【*CUPodcast】#92 經典食譜,用食物捍衛人的尊嚴 https://youtu.be/gA1OrUq-8UI 【*CUPodcast】#91 反派天書,教你如何征服世界 https://youtu.be/Qi2ILpRDE2g 【*CUPodcast】#90 FF 能讓人克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這次介紹的書籍 A Grief Observed,是作者 C.S. Lewis 在喪妻的痛苦中,寫下的筆記結集,紀錄了他失去靈魂伴侶後承受的傷痛和無助,又如何走出陰霾,當中夾雜很多思緒。這本書動人之處在於作者透過悼亡妻的深刻體驗,給所有因為失去摯愛而陷入悲傷的人帶來共鳴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2 經典食譜,用食物捍衛人的尊嚴 https://youtu.be/gA1OrUq-8UI 【*CUPodcast】#91 反派天書,教你如何征服世界 https://youtu.be/Qi2ILpRDE2g 【*CUPodcast】#90 FF 能讓人克服短視? https://youtu.be/o6_YJaX31Gg 【*CUPodcast】#89 我愛身份地位(動物篇) htt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這次介紹的書籍 How to Cook a Wolf,是 1942 年由美國作者 M.F.K. Fisher 出版的食譜集。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,民生物資不足,作者於是提供逾 70 個實用食譜,教讀者如何在戰爭中,即使沒有新鮮食材,也要盡力維持生活水平,用食物捍衛人的尊嚴。食譜集在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重印,對現今社會帶來甚麼啟發?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1 反派天書,教你如何征服世界 https://youtu.be/Qi2ILpRDE2g 【*CUPodcast】#90 FF 能讓人克服短視? youtu.be/o6_YJaX31Gg 【*CUPodcast】#89 我愛身份地位(動物篇) youtu.be/015yRaGq6rw 【*CUPodcast】#88 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超級英雄電影中經常出現作惡多端的反派,試圖統治世界,不論他們的計劃有多完美,結果往往失敗收場。這次介紹的新書 How to Take Over the World,就講述可以如何利用創新技術,瞄準現有安全漏洞威脅世界,例如利用二氧化硫製造霧霾、透過互聯網操控選舉結果,教你做一個「名垂千古」的大反派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90 FF 能讓人克服短視? https://youtu.be/o6_YJaX31Gg 【*CUPodcast】#89 我愛身份地位(動物篇) https://youtu.be/015yRaGq6rw 【*CUPodcast】#88 動物的青春期 https://youtu.be/hkXmEb5j-eU 【*CUPodcast】#87 克服心理障礙 踏出改變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小至個人儲蓄、減肥瘦身,大至全球暖化、政經改革,人類總是被眼前的誘惑、利益所蒙蔽,而忘卻自身長遠利益所在。這次介紹的「樂觀者的遠見」,介紹了各種協助人們克服短視、作出明智長遠決策的方法。在網絡世界,FF(幻想)被視作一種通病,可是,只要用得其所,想像力其實能夠成為人類超前思考的一大利器,讓人更有把握解決未來的種種難題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9 我愛身份地位(動物篇) https://www.cup.com.hk/2021/11/17/podcast-wildhood-2/ 【*CUPodcast】#88 動物的青春期 https://bit.ly/3HnSIQy 【*CUPodcast】#87 克服心理障礙 踏出改變一步 https://bit.ly/320Knlz *C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在人類社會,身份地位是左右人在群體中的待遇如何的重要因素。原來,在自然界中,動物的身份地位也同樣重要,甚至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,而青春期就是決定動物一生地位高低的重要時期。今集將會講解身份地位如何影響動物的生存,地位高低的差別待遇,影響動物地位的不同因素,以及青春期的動物怎樣以交朋結友、身體語言等生存技巧,力爭上游,晉身另一階級的故事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8 動物的青春期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kXmEb5j-eU 【*CUPodcast】#87 克服心理障礙 踏出改變一步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_MeyL1FDco 【*CUPodcast】#86 消除抗拒心理小技巧 https://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反叛、追求朋輩認同、對異性產生興趣等等,在青少年身上十分常見。可是,不單人類會有青春期,原來動物也有?動物的青春,和人類又有甚麼異同?這次介紹的「動物們的青春」,講述了各種青春期的動物,在經驗不足下,面對怎樣危險的處境。在天敵環伺下,牠們如何以「掠食者觀察」的技巧玩一場死亡遊戲,加速自己成長,逐漸過渡成大人。成長,也是動物必修的一課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7 克服心理障礙 踏出改變一步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_MeyL1FDco 【*CUPodcast】#86 消除抗拒心理小技巧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uc1y-ORaJE 【*CUPodcast】#85 數碼時代的專注秘訣 https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「如何改變一個人」一書,以心理學角度分析人類抗拒改變的原因,並就各種障礙提供合適的因應之法,促使改變出現。除了上集談及的抗拒心理,「敝帚自珍現象」、距離、不確定性,還有佐證,都是阻止人類尋求改變的障礙。要克服這些微小而實在的問題,不妨參考傳播學學家、行為科學家等等的做法和觀點,看看怎樣才可令人踏出變革一步,改變以往因循不變的行為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6 消除抗拒心理小技巧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uc1y-ORaJE 【*CUPodcast】#85 數碼時代的專注秘訣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o4K8K4yIX8 【*CUPodcast】#84 數碼時代的石器大腦:運動如何抗壓? htt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日常生活中,總會遇到不少固執、不願改變的人。「如何改變一個人」一書,以心理學角度解釋人類心理機制為何抗拒改變,又如何可以令人克服慣性,從而改變行為。其中,「抗拒心理」是不少人尋求改變的障礙。了解抗拒心理,善用提供選項、循循善誘、凸顯差距和由理解著手這 4 個小技巧,便能大大改善溝通質素,讓一眾老頑固踏出改變第一步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5 數碼時代的專注秘訣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o4K8K4yIX8 【*CUPodcast】#84 數碼時代的石器大腦:運動如何抗壓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ixoq… 【*CUPodcast】#83 然後呢?趨吉避凶的二階思考 https://yout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在數碼時代,面對工作、電腦、手機、電視的不斷干擾,如何可以保持專注?「真正的快樂處方:瑞典國民書!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」一書就從人腦運作說起,講解人腦的獎勵機制、伏隔核與多巴胺等運作,怎樣影響人的注意力。運動是改善專注力的特效藥,原來與人類演化息息相關,要告別分心,一切可由運動做起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4 數碼時代的石器大腦:運動如何抗壓?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ixoqFUyyDM 【*CUPodcast】#83 然後呢?趨吉避凶的二階思考 https://youtu.be/K-ROSVty1lw 【*CUPodcast】#82「條友真係唔識㗎喎」:剃走個人偏見的「漢隆剃刀」 https://youtu.be/grRfm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常說做運動能紓緩壓力,當中有何乾坤?「真正的快樂處方:瑞典國民書!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」一書以腦科學角度,淺談運動如何從多角度提升人類的身心健康,包括減壓、提高專注、延緩退化等。其中,運動之所以能減壓,是因為身體與大腦視帶氧運動為壓力,引發壓力荷爾蒙在運動期間增長;長期規律運動由此增加身體對壓力的耐受性,日後面對生活與工作的壓力,都不至於過度反應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3 然後呢?趨吉避凶的二階思考 https://youtu.be/K-ROSVty1lw 【*CUPodcast】#82「條友真係唔識㗎喎」:剃走個人偏見的「漢隆剃刀」 https://youtu.be/grRfmoGpdYY 【*CUPodcast】#81 Elon Musk 的創新之道:第一原理思考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雖然人不能預測未來,但只要運用「二階思考」,根據所有可得的資訊,全面考慮可能的結果,再超前思考相關結果又會帶來怎樣的後果,就可以為往後的日子節省大量時間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2「條友真係唔識㗎喎」:剃走個人偏見的「漢隆剃刀」 https://youtu.be/grRfmoGpdYY 【*CUPodcast】#81 Elon Musk 的創新之道:第一原理思考法 https://youtu.be/xxLY_ZfqX6c 【*CUPodcast】#80 能力圈思維模型: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甚麼嗎? https://youtu.be/B_vaCsfDnC4 *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、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「漢隆剃刀」(Hanlon’s Razor)是一種協助人類理性思考,避免墮入確認偏誤的思維模型。它的原則是:如果一件事可以用愚蠢或大意來解釋,就不應該歸咎於惡意。漢隆剃刀提醒我們,人人都會犯錯,通常是出於無心之失,多於是惡意或故意。這種思維模型能防止我們對人不對事,以個人喜惡誤判他人的行事動機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1 Elon Musk 的創新之道:第一原理思考法 https://youtu.be/xxLY_ZfqX6c 【*CUPodcast】#80 能力圈思維模型: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甚麼嗎? https://youtu.be/B_vaCsfDnC4 【*CUPodcast】#79 遠離偏誤,鍛鍊智慧:甚麼是思考模型? https://youtu.be/onMntBgJ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改變世界的科技狂人 Elon Musk 曾經有 15 年每週工作 100 小時,甚至連用餐時間都不忘處理公事。然而,光是勤勞工作不足以讓他得到如此成就。他曾在訪談中分享,自己理解事物時,比起參考前人經驗,他更重視「第一原理思考」(First principle thinking)將複雜問題抽絲剝繭,還原最基本元素,再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法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80 能力圈思維模型: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甚麼嗎? https://youtu.be/B_vaCsfDnC4 【*CUPodcast】#79 遠離偏誤,鍛鍊智慧:甚麼是思考模型? https://youtu.be/onMntBgJx_k 【*CUPodcast】#78 重新掌握身心連結:PTSD 的復原幽徑 https://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由 Shane Parrish 撰寫的新書「思考的框架」介紹了九種不同思維模型(mental models),其中一種是「了解自己的能力圈」。當人處身在能力圈內時,我們會清楚知道自己知道甚麼、不知道甚麼、有甚麼資訊可以透過特定方法取得,有甚麼是不可控制的。為了更貼近現實,我們必須透過掌握自己的能力圈邊界,突破自尊心可能帶來的窒礙。對自己更誠實,才能理解現實世界的狀況,避免誤判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9 遠離偏誤,鍛鍊智慧:甚麼是思考模型? https://youtu.be/onMntBgJx_k 【*CUPodcast】#78 重新掌握身心連結:PTSD 的復原幽徑 https://youtu.be/JHGn3hofmkE 【*CUPodcast】#77 缺乏安全感的心靈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要聰明地繞過認知偏誤,更理性、全面地分析事物,作出更好的決策,我們需要合乎現實的思考模型(mental models)。實用的思考模型簡化了世界運行的部分原則,讓我們不用事事深究,就能推導出因果關係、類比等,有助我們更理解世界,作出更好的決策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8 重新掌握身心連結:PTSD 的復原幽徑 https://youtu.be/JHGn3hofmkE 【*CUPodcast】#77 缺乏安全感的心靈,如何波及身體? https://youtu.be/SMzGHXA6nw0 【*CUPodcast】#76 一再經歷:PTSD 患者的大腦 https://youtu.be/3DAV9aBNRXc *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、Sou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創傷後壓力症(PTSD)患者的問題徵結,在於創傷畫面令他們活在過去,感受不到當下,嚴重者甚至有解離的情況,無法感受身體與情緒。若無法感受,要患者宣之於口,實在強人所難。因此,PTSD 患者要先理解自己,才能重新與最深處的自我連結,而復原的第一步,就是有意識地掌握自己的呼吸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7 缺乏安全感的心靈,如何波及身體? https://youtu.be/SMzGHXA6nw0 【*CUPodcast】#76 一再經歷:PTSD 患者的大腦 https://youtu.be/3DAV9aBNRXc 【*CUPodcast】#75 面對創傷,人人反應大不同? https://youtu.be/UihUfJJnEvM *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早在 1872 年,達爾文已經提出, 內臟與大腦透過「肺胃神經」密切相連,情緒激動時,大腦與內臟之間會有好多交互作用同反應。牽腸掛肚、撕心裂肺的感覺有其確據,直到 1994 年,美國學者史提芬.伯格斯提出「多元迷走理論」,由此理論發現人類面對威脅、缺乏安全感時的三種生理狀態,與社會連結、安全需求尤其相關,有助理解創傷後壓力症患者的身心狀況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6 一再經歷:PTSD 患者的大腦 https://youtu.be/3DAV9aBNRXc 【*CUPodcast】#75 面對創傷,人人反應大不同? https://youtu.be/UihUfJJnEvM 【*CUPodcast】#74 馬斯洛的晚年發現:自我實現不是終點 https://youtu.be/h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作為創傷後壓力症(PTSD)的科普書,「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」帶領讀者由生理到心理全面認識病症。要理解患者大腦發生的問題,必須先由大腦的基本構成說起。創傷後壓力症令大腦負責過濾感官訊息的視丘,以及塑造意識覺知、抑制衝動反應的額葉受損,令人失去時間感, 腦中盡是無助、恐懼等情緒。更甚者,即使創傷已成過去,平日已經能如常生活,當創傷畫面毫無預警地侵佔腦海,大腦又會回復到創傷一刻的混亂狀態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5 面對創傷,人人反應大不同? https://youtu.be/UihUfJJnEvM 【*CUPodcast】#74 馬斯洛的晚年發現:自我實現不是終點 https://youtu.be/hjvEOqAuaZ8 【*CUPodcast】#73 人類需求有高低之分嗎?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人作為韌性極高的物種,無論遭逢任何困難,我們總能找到生存下去的辦法。然而,過程中不免經歷各自的創傷,不論是環境使然,或是家庭累積下來的問題,都有可能成為成長中的痕跡。面對創傷,有人會遷怒於他人、有人腦袋會一片空白,甚至以失憶應對。「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」為荷蘭醫生貝塞爾.范德寇所撰寫,中譯本是華文世界裡鮮有以科普角度理解創傷後壓力症(PTSD)的書。全書分為五部,首先理解何謂創傷,再透過腦神經科學、心理學等角度,認識愈趨常見的創傷後壓力症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4 馬斯洛的晚年發現:自我實現不是終點 https://youtu.be/hjvEOqAuaZ8 【*CUPodcast】#73 人類需求有高低之分嗎? https://youtu.be/tylnBnZRIug 【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年輕時的馬斯洛對神秘主義深惡痛絕,認為即使是所謂的「神秘體驗」,仍能以理性解釋,從人類角度出發,故畢生致力完成其需求層次理論。然而,晚年時期的馬斯洛發現人類最終的追求並非以自我實現作結,便在臨終時傾盡心力建構有關「超越」的論述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3 人類需求有高低之分嗎? https://youtu.be/tylnBnZRIug 【*CUPodcast】#72 通識科都搞錯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? https://youtu.be/pN34taXlaqo 【*CUPodcast】#71 盗竊與走路也能進入心流? https://youtu.be/crL2as1CjZQ *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、SoundCloud 及 iTunes 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馬斯洛將所有需求歸為兩大類別:匱乏需求與成長需求。匱乏需求關乎個體生存,例如安全、連結與自尊。當匱乏需求達到一定滿足,人就會傾向追求成長需求:探索世界,學習「存有之愛」,找尋個體目的, 達到自我實現。馬斯洛認為各需求之間沒有高低之分,人類滿足各種需求是一種整合與完善自我的過程。但他強調,雖然需求沒有高低之分,但在追求目的前,應先滿足一定程度的安全需求,否則會帶來不良後果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2 通識科都搞錯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? https://youtu.be/pN34taXlaqo 【*CUPodcast】#71 盗竊與走路也能進入心流? https://youtu.be/crL2as1CjZQ 【*CUPodcast】#70 要達忘我境界,先要控制自己? htt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在中學通識科的教科書、管理學書籍或是作家撰寫通識專欄的文章,都一再出現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(Hierarchy of Needs)的金字塔圖表,指出人有五大需求,分別是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嚴需求、及自我實現需求。當底層需求得到滿足後,人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。 然而,金字塔圖表從來不是馬斯洛的旨意,他亦從未認為實現需求是一層層升級,而是要經過一番內在整合,當中包括安全、連結、自尊、探索、愛、目的等力量,在前進兩步又後退一步的步伐下才達成。Scott Barry Kaufman 的著作「顛峰心態: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,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健」,就透過整合馬斯洛已出版及未公開的論文、演講及日記,配合其他心理學理論以及跨範疇知識,重新演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「心流: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」的作者米哈里.契克森米哈伊與不同專長的人士訪談,發現無論從事甚麼活動,要發生最佳體驗(Optimal experience)都有共通條件;而心流作為中立的精神狀態,並不帶任何道德元素,連盗竊都可以產生心流,過度沉溺亦會影響生活。另外,心流活動不一定講求專業技術,即使簡單如走路,透過掌握環境與對自己的觀察,亦能成為心流活動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70 要達忘我境界,先要控制自己? https://youtu.be/BIPjI39TLLs 【*CUPodcast】#69 溫度改變心理:為何愈冷愈想買? https://youtu.be/0mE-pIIglAc 【*CUPodcast】#68 跨感官心理學:如何在生活中自製快樂? https: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要改善生活品質,除了從改變外在環境的感官刺激著手,掌握自己的內心活動同樣重要。「心流: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」的作者米哈里.契克森米哈伊花了 25 年時間,鑽研心流背後的機制與心理。概括而言,想要進入心流狀態,首先要掌握意識,即自己的內在生活;要掌握意識,則要具備隨時集中注意力的能力,篩選與個人目標符合的外在資訊。掌控內在生活,爾後才會理解心流狀態的機制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9 溫度改變心理:為何愈冷愈想買? https://youtu.be/0mE-pIIglAc 【*CUPodcast】#68 跨感官心理學:如何在生活中自製快樂? https://youtu.be/swyOwcjX-XI 【*CUPodcast】#67 類推思考是解開世間奧秘的鑰匙? http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上回介紹過新書「跨感官心理學:解鎖行為背後的知覺密碼,改變他人、提升表現的生活處方箋」,作者 Russell Jones 作為感官行銷專家,綜合經驗向讀者分享小秘訣,透過增添感官刺激來點綴平凡的日子。他亦在書中大談超級市場的跨感官設計,識破引導顧客買得更多的小手段,希望大家都能成為頭腦清醒的精明消費者,避免將環境給予的一切照單全收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8 跨感官心理學:如何在生活中自製快樂? https://youtu.be/swyOwcjX-XI 【*CUPodcast】#67 類推思考是解開世間奧秘的鑰匙? https://youtu.be/pvo5-hxqc6c 【*CUPodcast】#66 百足咁多爪:專才當道的世代,通才如何取勝? https://youtu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五感健全之珍貴,在於可以在不同角度感受美好事物。然而,新書「跨感官心理學:解鎖行為背後的知覺密碼,改變他人、提升表現的生活處方箋」告訴我們,各感官並非獨立運作的部門,它們互相混雜,甚至會影響人類的情緒與決策。作者 Russell Jones 作為感官行銷專家,綜合多年工作經驗,分享改變感官環境的小訣竅,讓我們的平凡日子變得更新鮮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7 類推思考是解開世間奧秘的鑰匙? https://youtu.be/pvo5-hxqc6c 【*CUPodcast】#66 百足咁多爪:專才當道的世代,通才如何取勝? https://youtu.be/augDfKh4B2c 【*CUPodcast】#65 自由性格理論:性格可以隨心變換? https://youtu.be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David Epstein 撰寫「跨能致勝: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,最適用於 AI 世代的成功法」,提出學得專業非成功的唯一通道,靈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比專業化更可貴。類推思考是抽象化思考的其中一種,16 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刻卜勒,就是利用類推思考星體運行的問題。直到現代,類推思考仍大派用場,例如在 2007 年,就有助回收阿拉斯加港灣裡的殘餘漏油,而意念竟然是由一杯思樂冰開始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6 百足咁多爪:專才當道的世代,通才如何取勝? https://youtu.be/augDfKh4B2c 【*CUPodcast】#65 自由性格理論:性格可以隨心變換? https://youtu.be/2pvjIyXR6DE 【*CUPodcast】#64 喜歡獨處、易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香港學生總被灌輸一個觀念:學習得愈專業就愈好。醫科、法律等學系常被奉為圭臬。然而,David Epstein 所撰寫的「跨能致勝: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,最適用於 AI 世代的成功法」卻提出,學得專業非成功的唯一通道,有時反而是阻礙成長的絆腳石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5 自由性格理論:性格可以隨心變換? https://youtu.be/2pvjIyXR6DE 【*CUPodcast】#64 喜歡獨處、易受感動、選擇困難,你有「高敏感」特質嗎? https://youtu.be/wz1SAfpLQfs 【*CUPodcast】#63 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?內向外向由天定? https://youtu.be/WSr9PqUwLVg *CUP Media Podca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前哈佛心理學教授 Brian R Little 提出自創的「自由性格理論」(Free Traits Theory),認為人類天生而固定不變的特質與自由性格同時存在,為了達到個人核心志業,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性格,表現出不同於本來性格的面貌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4 喜歡獨處、易受感動、選擇困難,你有「高敏感」特質嗎? https://youtu.be/wz1SAfpLQfs 【*CUPodcast】#63 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?內向外向由天定? https://youtu.be/WSr9PqUwLVg 【*CUPodcast】#62 為何總拒絕嘗試、容易氣餒、半途而廢? https://youtu.be/pV9e1uuj_Qs *CUP Media Podcast 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1989 年,心理學家 Jerome Kagan 對 500 名 4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測試,發現當中有兩成為「高度反應組」,對環境帶來的感官刺激反應較大,將來更大機會發展出內向型性格。直到 1997 年,另一位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首次發表科學論文,進一步研究人類對環境刺激的強烈反應,並將其稱為「高敏感人格特質」(Highly Sensitive Personailty Traits)。 具高敏感特質的人,大腦經常深度處理各種感官資訊,而為免大腦不勝負荷,他們多半會迴避感官刺激過多的場合。雖然未必能享受熱鬧的派對,但卻比一般人更能觀察到生活與藝術的微妙之美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3 為何外向型性格總是較受歡迎?內向外向由天定? https://youtu.be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大家身邊總會有較內向的朋友,他們沉默寡言,大多絕跡於熱鬧的派對。究竟內向者與外向者有何分別,是甚麼令他們如此神秘? Susan Cain 花費七年時間撰寫「安靜,就是力量: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」,以心理學、腦神經科學及文化研究的角度,向讀者全面展示內向型人格。為何外向者總是較受歡迎?內向外向性格乃遺傳使然?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2 為何總拒絕嘗試、容易氣餒、半途而廢? https://youtu.be/pV9e1uuj_Qs 【*CUPodcast】#61 金錢心理學:為甚麼我總是亂花錢? https://youtu.be/1vvsQqbvqK4 【*CUPodcast】#60 專注力協定:如何對抗外在誘因,利用協定預防分心? https://youtu.be/eZF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無論是關於矽谷科技、拖延症或培養專注力的書籍,都不約而同提及一個概念 —— 成長心態。 美國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發現,不論年紀,人類的基本心態分為固定心態與成長心態兩種。固定心態者認為能力為天生,努力是多餘的;成長心態者則認為,能力乃培養而成,努力便是箇中方法。不同心態影響人對挑戰或失敗的看法,甚至會影響人的行為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1 金錢心理學:為甚麼我總是亂花錢? https://youtu.be/1vvsQqbvqK4 【*CUPodcast】#60 專注力協定:如何對抗外在誘因,利用協定預防分心? https://youtu.be/eZFCK-b9LKQ 【*CUPodcast】#59 專注力協定:如何集中精力,為值得的事騰出時間? https: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為何我們總是亂花錢?除了缺乏自制力,也因為商人深諳顧客心理,在消費的每一部份,如訂價、宣傳方面取悅顧客的大腦。當我們不加思考,跟隨大腦的捷徑走,便會輕易交出自己的金錢,甚至衝動消費。 「金錢心理學: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,學會聰明花費」除了解答「錢是甚麼」等問題,更列出了多種常見的消費思維陷阱,如忽略機會成本、被相對性的錯覺干擾、以心理帳戶的形式理財等。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人類的消費心理,學會精明理財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60 專注力協定:如何對抗外在誘因,利用協定預防分心? https://youtu.be/eZFCK-b9LKQ 【*CUPodcast】#59 專注力協定:如何集中精力,為值得的事騰出時間? https://youtu.be/9Jy-BEMQrXM 【*CUP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要做到心無旁騖,「專注力協定」的作者尼爾.艾歐認為除了理解內在誘因及時間管理外,對抗外在誘因以及限制未來的自己同樣重要。智能手機作為一大分心源頭,用家可以為裝置內的應用程式重新排序,整理介面,以減少分心的可能;對部分人而言,利用預先承諾來協助自己達成目標,成效尤其顯著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9 專注力協定:如何集中精力,為值得的事騰出時間? https://youtu.be/9Jy-BEMQrXM 【*CUPodcast】#58 專注力協定:設計上癮行為的史丹褔教授,教你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://youtu.be/uuGDBl59gwo 【*CUPodcast】#57 拖延心理學:如何克服拖延,重新掌握時間? https://youtu.be/T0meVBi9Ts8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上回簡介過「專注力協定」作者尼爾.艾歐(Nir Eyal)就量度行為是否對人生有助益而設計的十字模型,並從模型中得出鍛煉專注的四個步驟。第一步為「管理內在誘因」:人類所有行為都由內在的不適感驅使,要處理分心問題,首先要坦誠面對內在的不適、坦誠面對它所引發的分心衝動,再像旁觀一樣,任由情緒流過,避免立即回應這種衝動。 第二步是「替具有引力的事情騰出時間」。這一步的重點在於重新理解時間管理,了解自己重視的價值觀,並主動為合符價值觀的活動保留時間,以免花太多時間在生命的單一範疇上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8 專注力協定:設計上癮行為的史丹褔教授,教你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://youtu.be/uuGDBl59gwo 【*CUPodcast】#57 拖延心理學:如何克服拖延,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與拖延一樣,分心同樣影響我們的生產力與學習能力。智能電話面世後,現代人一日平均查看手機達 150 次之多,全面改變了人類行為。特別是社交媒體等程式的設計,令人容易上癮與分心,離應該做的正事愈來愈遠。 「專注力協定」一書作者尼爾.艾歐(Nir Eyal)曾在史丹褔商學院教授行為設計,於 2013 年推出「鉤癮效應:創造習慣新商機」教人如何設計出令人上癮的產品。事隔六年,尼爾親身剖白,作為行為學專家的自己同樣深受科技上癮所苦,變得難以專注。他於 2019 年利用同一理論,推出「專注力協定」一書,教人如何在資訊爆炸年代,訓練出心無旁騖的心智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7 拖延心理學:如何克服拖延,重新掌握時間? https://youtu.be/T0meVBi9Ts8 【*CUPo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由 Jane B. Burka 和 Lenora M. Yuen 撰寫的心理學書籍「拖延心理學」,下半部分歸納不同方法,引導讀者改善拖延問題。其中一部分針對「如何判斷時間」提出不同建議,如練習判斷時間,為干擾作準備、好好利用零碎時間、拒絕無謂的人事物等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6 拖延心理學:五種拖延者,你屬於哪一種?(下) https://youtu.be/5kELvdtmM5o 【*CUPodcast】#55 拖延心理學:五種拖延者,你屬於哪一種?(上) https://youtu.be/FOlGzReyAZA 【*CUPodcast】#54 非暴力溝通第四步:請求,明確、正向而具體 https://youtu.be/Ru5BE_q9Znw *CUP Media Pod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由 Jane B. Burka 和 Lenora M. Yuen 所撰寫的心理學書籍「拖延心理學」,將拖延者分為 5 種,引導讀者了解自己拖延背後的原因。除了害怕成功或失敗,重視人生掌控權,同樣會促使人以拖延的方式反抗權威;人際關係的親疏,亦會導致害怕分離或害怕親近者作拖延行為。 人與人之間對時間的概念常有落差,因為相對於錶面上的「客觀時間」,人人的「主觀時間」均獨一無二,需要互相理解,尋找折衷點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5 拖延心理學:五種拖延者,你屬於哪一種?(上) https://youtu.be/FOlGzReyAZA 【*CUPodcast】#54 非暴力溝通第四步:請求,明確、正向而具體 https://youtu.be/Ru5BE_q9Znw 【*CUPodc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為何明明有要事要處理,我們卻總是一拖再拖?特別在科技一再攫取注意力的世代,「拖延症」更發展成全人類通病。拖延自古以來已是人之常情,絕非病症,然而,若拖延行為影響了生活與情緒,我們便不得不正視並解決之。 由 Jane B. Burka, Lenora M. Yuen 所撰寫的心理學書籍「拖延心理學」,根據臨床經驗將拖延者分為五種,引導讀者了解自己拖延背後的原因。二人認為拖延行為背後,隱藏著當事人的不同恐懼:害怕成功、害怕失敗、害怕失去人生主導權,或是害怕過於分離或親密的關係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4 非暴力溝通第四步:請求,明確、正向而具體 https://youtu.be/Ru5BE_q9Znw 【*CUPodcast】#53 非暴力溝通第三步:需要,主導自己的情緒與行為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非暴力溝通的前三步(觀察、感受、需要)為我們理清自己的內心,助我們向其他人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。 最後一步「請求」(Requests),則是邀請他人協助,去滿足我們的需要。請求亦有技巧,應該明確、正向而具體地表達。一個恰當的請求,是可以讓對方拒絕的,彼此能在之後互相溝通,理解各自的原因與想法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3 非暴力溝通第三步:需要,主導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https://youtu.be/Ae_AU-1TG-s 【*CUPodcast】#52 非暴力溝通第二步:感受,勇敢呈現自己的軟弱 https://youtu.be/qwQxPJDoNts 【*CUPodcast】#51 非暴力溝通第一步:觀察,而不評論 https://youtu.be/LjDT77NhbTA 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非暴力溝通第三步裡的需要(Needs),指的是人類共通的基本需要,如吃飯、喝水、睡覺乃滿足了「健康」之需要,而人與人之間亦有抽象的「連結」需要,如需要「歸屬感」、「相互依存」、「尊重」等。 辨別人我需要的分別,以及恰當地表達這種需要,在任何人際關係中皆能獲益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2 非暴力溝通第二步:感受,勇敢呈現自己的軟弱 https://youtu.be/qwQxPJDoNts 【*CUPodcast】#51 非暴力溝通第一步:觀察,而不評論 https://youtu.be/LjDT77NhbTA 【*CUPodcast】#50 影響世界的溝通模式:非暴力溝通 https://youtu.be/s8zclygIuQI *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非暴力溝通的第二步,是感受(Feelings),指單純描述自己內心的狀態,直接講出當下感受。傳統華人家庭鮮少談及感受,對負面情緒更是避之不及,令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兒女,對自身情緒相對陌生。 要打開自己的心,首先要拿出勇氣,願意表露自己的脆弱。其次,要懂得分辨各種感受,如「開心」可以有「興奮」、「期待」等更加細緻的描述。更甚者,不少人將個人感受與主觀評論混為一談,例如「我覺得你很討厭」就屬於對他人的主觀感覺,不能當作個人感受看待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1 非暴力溝通第一步:觀察,而不評論 https://youtu.be/LjDT77NhbTA 【*CUPodcast】#50 影響世界的溝通模式:非暴力溝通 https://youtu.be/s8zclygIuQI 【*CUP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觀察(Observations)是非暴力溝通四步曲的第一步。所謂觀察,講求的是客觀平靜、如實陳述,避免加入個人評論,將事實與意見混淆。賴佩霞在「我想跟你好好說話」一書裡就提到,以平穩的情緒給予回應、不要以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他人,需要有意識地反覆練習,例如避免使用「你一天到晚都⋯⋯」等主觀句式陳述事件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50 影響世界的溝通模式:非暴力溝通 https://youtu.be/s8zclygIuQI 【*CUPodcast】#49 辨識五種心理作用,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://youtu.be/2WMmp3rxMZ8 【*CUPodcast】#48「取消文化」危害言論自由? https://youtu.be/xFP5MIGxj90 *CUP Media P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非暴力溝通(Nonviolent Communication)的創始人盧森堡博士(Marshall Rosenberg)是一位美國臨床心理學家,年少時的他目睹造成死傷的種族衝突,加上在學校受歧視與欺凌的經歷,令他對研究人類心理充滿興趣,想解構人與人之間為何不能好好相處。 畢業後的他繼續致力研究,直到 1960 年代完成一套影響世界的溝通模式:非暴力溝通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49 辨識五種心理作用,成為更好的自己 https://youtu.be/2WMmp3rxMZ8 【*CUPodcast】#48「取消文化」危害言論自由? https://youtu.be/xFP5MIGxj90 【*CUPodcast】#47 一戰難民的褔音:無國籍的南森護照 https://yout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新年伊始,大家愛為未來一年訂下目標,立志要成為更好的自己。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方法人人各異,亦未必很清晰,而認清自己的弱點,已成功了一半。今集 *CUPodcast 就介紹五種常見的心理作用,助你來年生活得更愉快。 收聽更多: 【*CUPodcast】#48「取消文化」危害言論自由? https://youtu.be/xFP5MIGxj90 【*CUPodcast】#47 一戰難民的褔音:無國籍的南森護照 https://youtu.be/QcIKJejoaFg 【*CUPodcast】#46 國際護照的誕生 https://youtu.be/svIUac4UaX4 *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、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等平台收聽 S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Loading …

คู่มืออ้างอิงด่วน